查看: 102|回复: 1

[聊职场] 那些所谓的生存智慧

[复制链接]

8

主题

12

回帖

47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47
发表于 昨天 12:1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有些人拍视频甚至写书,说什么地方有什么什么潜规则,中国的潜规则,职场的潜规则,说话的潜规则,人际的潜规则,他们是想干什么,是想教人怎样遵守潜规则吗?
一、他们为什么热衷“揭秘潜规则”?—— 背后可能藏着三种目的1. 商业变现:用“信息差”割韭菜- 很多“潜规则教程”把职场、社交中的灰色操作包装成“生存智慧”,比如“如何给领导送礼不被发现”“酒桌上怎么敬酒才得体”,本质是利用人们对“走捷径”的焦虑赚钱。就像卖“成功学”课程一样,用“学会就能升职加薪”的噱头吸引付费,实则内容多是投机取巧的套路,甚至可能触犯规则。2. 制造焦虑:用“潜规则万能论”强化偏见- 有些内容刻意放大“潜规则”的作用,比如宣称“不懂得潜规则就混不好职场”“不会送礼就永远没机会”,看似在“揭秘”,实则是在灌输“努力没用,关系至上”的扭曲价值观。就像把社会比作“丛林”,暗示只有懂“潜规则”才能生存,却忽略了大多数人靠规则和实力立足的事实。3. 博眼球引流:用“暗黑视角”满足猎奇心理- 部分短视频或书籍为了流量,故意挖掘行业内幕或“潜规则案例”,比如“娱乐圈陪酒潜规则”“职场背锅潜规则”,用夸张的叙事制造冲突感。虽然可能包含一些现实元素,但往往放大阴暗面,让观众误以为“整个社会都是潜规则主导”,忽略了主流的规则和公平。二、“教潜规则”的危害:比规则本身更可怕的是“价值观扭曲”- 混淆“规则”与“潜规则”的边界:正常的社会运行依赖“明规则”(法律、道德、职业规范),而潜规则是破坏明规则的灰色操作(比如走后门、搞关系)。但当“潜规则教程”把“如何钻空子”当作“智慧”传授,就会让年轻人误以为“遵守明规则是傻,玩转潜规则才聪明”,比如有人学了“酒桌文化潜规则”,就真的觉得“喝酒喝到位才能谈成生意”,却忘了商业合作的核心是价值交换。- 助长“投机主义”风气:当“潜规则”被包装成“生存必备技能”,会导致人们不再相信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”,转而琢磨“如何走捷径”。比如职场中有人不研究业务,反而钻研“如何讨好领导”,最终形成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环境——踏实做事的人被冷落,会搞关系的人被提拔,整个团队的效率和公平性都会被破坏。- 削弱对“公平”的信心:长期被“潜规则万能论”影响,容易让人产生“努力无用”的消极心态。比如刚毕业的年轻人看到“职场潜规则”内容,可能会误以为“没背景就没前途”,从而放弃提升自身能力,甚至主动迎合潜规则,最终形成“越信潜规则,越被困住”的恶性循环。
三、如何看待“潜规则”内容?—— 保持清醒比“学习”更重要1. 认清“潜规则”的本质:是“例外”不是“常态”- 现实中确实存在潜规则,但绝不是社会的主流。比如大部分职场晋升仍依赖业绩和能力,大部分商业合作仍基于契约精神,少数靠潜规则获利的案例,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运行逻辑。就像新闻里偶尔报道“走后门入学”,但更多孩子是通过考试公平升学的,过度关注潜规则,容易让你忽略真实的规则和机会。2. 区分“认知潜规则”和“践行潜规则”- 了解潜规则的存在,可以帮你规避风险(比如知道职场中哪些“站队”行为是潜规则陷阱),但不等于要去学习和践行。就像你知道有人靠送礼升职,但你可以选择用实力证明自己,而不是跟风送礼——前者是“清醒的自保”,后者是“主动的堕落”。3. 用“明规则”对抗“潜规则”的底气- 真正的生存智慧,从来不是“玩转潜规则”,而是“在遵守明规则的前提下创造价值”。比如职场中,与其研究“领导喜欢听什么话”,不如提升专业能力让自己不可替代;社交中,与其琢磨“送礼技巧”,不如用真诚和靠谱建立长久关系。当你的价值足够强,潜规则对你的束缚就会越小。
我最后想说,不能接受这些东西,不是傻,也不是不懂事,只不过是不糊涂罢了,这些东西本不应该存在,存在一天,好人被逼着干坏事,正直的人被迫圆滑世故。

那些所谓的生存智慧-1.jpg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4

主题

20

回帖

48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48
发表于 昨天 13:06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一直在看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特惠

限量优惠活动

正在火热进行

站长

添加站长微信

领取新人礼包

下载

便携运营智库

立即下载APP

工具

运营导航

工具推荐

帮助

帮助中心

常见问题

分销

50%直推收益

30%间推分成

AI

智能对话

办公助手

顶部